肾病早期大多数患者都会遭遇蛋白尿的“偷袭”,有的病理类型活跃,炎症损伤多点,蛋白流失量就大,有些则相反。蛋白尿的持续存在对肾脏威胁最大的就是肾小球基底膜,滤过网的破坏,进而加速肾小球硬化。所以越早控制蛋白流失,修复滤过网,对整体肾功能保护越有益。
前几天,一位患病3年的肾综的肾友复查结果,很让欣慰,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,24小时尿蛋白定量从最高的10.12克降到0.6克了!
这不仅仅是数字的变化,更意味着肾脏的“泄漏”得到了根本性的控制。
那么,他到底做对了哪五件事,实现了这场漂亮的“翻身仗”呢?今天,我就把他的成功经验分享给大家。
第一件事:第一时间接受规范治疗,不拖延、不迷信偏方
在不严重的病理类型,在轻的症状,在少的蛋白流失量,也害怕被耽误了。这位肾友在确诊后,虽然也经历了病情的反复,治疗效果差,但没有去消极对待,不迷信偏方。
依然是坚持寻找正规的符合自己病情的方法,最终通过中西医结合方案得到了有效治疗。
早期单纯的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这种“重火力”方案,虽然让他一开始尝到了甜头,但后期的反复,依赖也让他吃够了苦头。同时发胖,多毛等副作用的出现打击了他的信心。
在经历长期反复后,他想要尝试中西医结合,听说能帮助减少激素量,减轻副作用。我们给予了他中医特色疗法包括辨证口服药及配合外治方案,尤其及时三氧方案改善肾虚血瘀的症状很明显。让肾脏内部炎症内环境得到根本改善,蛋白流失量逐渐得到改善。
第二件事:把“低蛋白饮食”放到一日三餐
长期尿蛋白的患者,必须要重视配合低蛋白饮食。每天就三顿饭,如何把蛋白质分配好,其实没有那么难。总共分三步:
第一步先明确自己每天摄入蛋白质的量。与体重和蛋白流失量相关。分三个档:0.6-0.8g/kg,0.8-1g/kg,1-1.2g/kg。蛋白尿定量超过3.5克的最低档,1-3.5克的第二档,低于1克就可以正常吃。
高蛋白食物主要就有四类:肉蛋奶及豆类豆制品。每天三顿可以早餐以蛋类奶类为主,午饭和晚饭以豆类豆制品和肉类为主,这样既不会加重肾脏代谢负担,营养也是足够全面。
不少人蛋白尿长期流失往往伴随着低蛋白血症,所以完全不吃高蛋白食物不现实,还有危险。不会吃的照着这样吃就行。
第三件事:能听医生的话,配合度非常高
这是最考验患者依从性的一点。在漫长的治疗过程中,尤其是看到指标快速好转后,很多人容易“自作主张”,要么偷偷减药,要么干脆停药。但这位肾友配合度很高。
我们给他调整了激素治疗方案,采取了多项中医外用疗法,包括足浴、脐疗、三氧及爱外敷。因为第一次接触这样的治疗疗法,我们也把每一项疗法给他说了深入的讲解,让他简单来的治疗信心。期间他也严格按照医嘱服药、就自己的疑问和身体感受,与我们医生充分沟通。知道每一次我们根据他病情的变化,调整用药方案的目的,让他更容易接受治疗。
从治疗到好转都需要一个过程,不是单纯的吃药就完事了,更需要不断地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更适合的药物,这样才能治疗的更彻底,所以说医患配合好非常关键。
第四件事:从“夜猫子”变成“养生达人”
他坦言,生病前经常熬夜,工作压力大。生病后,他彻底改变了生活方式。保证每晚11点前入睡,并尝试进行和缓的运动,如散步、打太极拳。
充足的睡眠和适度的运动,极大地改善了他的免疫功能和身体状态。睡眠是身体最好的修复剂,而温和的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,改善情绪。身体内在环境的稳定,为药物的起效和肾脏的修复创造了最佳条件。身体好了,肾脏才能好,二者是分不开的。
第五件事:积极调整心态,从“恐病”到“管理病”
最初,他也曾彻夜难眠,充满恐惧。但他没有一直沉溺在这种情绪里,而是主动学习肾病知识,加入正能量的病友群交流经验。他逐渐明白,肾病是一场“持久战”,焦虑和恐惧是最大的敌人。
当他开始把注意力从“我为什么会得这个病”转移到“我今天能为肾脏做什么”时,心态发生了根本转变。他不再把单纯把自己当成一个等待救助的病人,而是成为了自己肾脏健康的“管理员”。让自己主动去做一些护肾,与利于降蛋白的事情,不仅仅依赖医生。
看似简单的几件事,其实能完全做到的人不是很多,看看你是处于哪种情况?共勉!
股票推荐平台,国内在线配资,全国炒股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