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刻?辅导孩子写作业时,看着他抓耳挠腮的样子,忍不住吼:“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,你长没长脑子?”;孩子犯错打碎杯子,你脱口而出:“你怎么这么毛手毛脚,什么都做不好!”;甚至孩子因为害怕打针哭闹时,你不耐烦地说:“别哭了,再哭我就不陪你了!”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这些话像一把把无形的刀子,扎进孩子心里。你可能没在意,但孩子的世界里,父母的每一句话都是“圣旨”——你说他“笨”,他就会慢慢相信自己真的笨;你说他“不如别人”,他就会觉得自己永远比不上别人;你说“不喜欢他”,他就会害怕失去你的爱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老话说“良言一句三冬暖,恶语伤人六月寒”,不是没有道理的。儿童心理学中有个“自我应验预言”理论:当你反复对孩子说某句话,孩子会把这句话内化成自己的认知。比如你总说“你怎么这么笨”,孩子会慢慢觉得“我真的很笨,什么都做不好”,于是不再尝试新事物;你总说“你不如隔壁小明”,孩子会觉得“我永远比不上别人”,于是失去前进的动力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一个14岁的孩子因为父亲的一句重话离家出走——他不是突然想走,而是无数次“你没长脑子”“你真没用”的积累,让他觉得“爸爸妈妈不喜欢我”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你可能觉得“我就是顺口一说,没当真”,但孩子会当真。比如你辅导孩子写作业时吼“这么简单都不会”,孩子听到的不是“你要努力”,而是“我不够好”;你孩子犯错时说“你怎么这么调皮”,孩子听到的不是“你要改正”,而是“我是个坏孩子”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这些伤害不是瞬间的,而是像种子一样埋在孩子心里,慢慢发芽:有的孩子变得自卑,不敢主动回答问题;有的孩子变得叛逆,你说东他偏说西;有的孩子变得沉默,不再和你分享心事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其实,你不需要说什么“大道理”,只要把负面语言换成正向的,就能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。比如:
- 把“你怎么这么笨”改成“你再试试,我相信你能做到”——孩子会觉得“爸爸妈妈相信我”,于是更努力;
- 把“你不如别人”改成“你这次比上次进步了,真棒”——孩子会觉得“我在变好”,于是更有动力;
- 把“别哭了”改成“你是不是很害怕?妈妈陪着你”——孩子会觉得“爸爸妈妈理解我”,于是慢慢平静下来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有一个妈妈,以前总说孩子“不如别人”,孩子变得不爱说话,后来她改成具体表扬,孩子慢慢开始主动和她分享学校的事情——“妈妈,今天我帮同学修了铅笔,老师夸我了!”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改变不是瞬间的,需要慢慢练习。你可以试试这三个小方法:
1. 先深呼吸:当你想吼孩子时,先深呼吸3秒,想想“我是不是太急了?”;
2. 用“我”代替“你”:比如“你怎么又迟到了”改成“我很担心你,下次能不能早点出发?”;
3. 夸具体:不要说“你真棒”,要说“你今天把房间收拾得很干净,真棒”——孩子会知道“我做对了什么”,下次会更努力。
其实,孩子要的不是“完美的父母”,而是“愿意理解他的父母”。你说的每一句话,都能成为孩子的“光”——比如“你做得很好”“我相信你”“我陪着你”,这些话像阳光一样,能让孩子的心灵茁壮成长。
从今天开始,试试换种说法吧。你会发现,孩子的眼睛里会重新亮起光,会主动和你分享学校的事情,会更努力地做好每一件事。因为他知道,爸爸妈妈爱他,相信他。
这才是育儿最珍贵的礼物——用语言,给孩子一个温暖的童年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股票推荐平台,国内在线配资,全国炒股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